“校园之星”是怎样炼成的

admin | 世界杯足球赛事

“学习绝对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坚持耕耘,就一定会有开花结果那天。”周莉,是一位对自己有着严格要求的学生,从不半途而废,也不喜空喊口号,只相信成就是自己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争取而来的。有着不解决困难势不罢休的一股劲。严于律己的她,已经累计通过CIMA管理会计师10门考试,达到管理级别,其中运营级案例考试排名中国大陆区前十,财务运营以130分的成绩排名全球前五。

“努力对于我来说很难捉摸,二字既简单又复杂,既具体又抽象。惰者守株待兔,临饿死前仰天长呼;勤者实事求是,以已倡天下。”

身上有着众多荣誉的她,目前计划在2021年6月份前完成CIMA战略级阶段考试,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CIMA会员。用刻苦与严格,让自己成为璀璨的一颗星。

学术之星

电子信息学院2017级无线技术专业 劳浩贤

座右铭:我已不是现在的我了,我已经超越了自己!

劳浩贤,在校期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若干项、省级奖项两项、校级奖项十余项;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作品著作权两项、软件著作权一项。

他大一时就加入了学院的思源创新研究团队,不断学习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跟随导师完成了众多项目,其中曾担任项目负责人与美国硅谷合作完成“智能手机组装及其APP开发”项目,在此过程中获得了美国硅谷“TeeterPal”公司的实习证明。并且还积极参加各类型比赛,他认为在比赛过程中,收获到的除了比赛经验,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思考,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说:“成功不是关键,关键是成功的过程。”

考研期间,数学老师张宇说:“你已不是现在的你了,你已经超越了自己!”而这句话,不仅是他在考研迷茫焦虑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成为了他的座右铭。老师分享的“狮子王”的故事,让他看到了老师对大家的期望与激励:“不要害怕艰难险阻,要勇于挑战自我”。在追梦道路上,向着成功的彼岸靠近。

自强之星

外国语学院2017级翻译专业 张丽祝

座右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张丽祝,中共预备党员,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及校级奖学金,参与了第十届中国会展教育与科技发展论坛暨第九届“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并荣获二等奖;参加第22届和23届古镇灯博会,并在第23届灯博会中担任组长一职;在竞赛方面,获得了十多项荣誉。

“从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和绿色通道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这条路是艰难而不平凡的。”积极向上的她,开启大学生涯后,就在不停奔跑,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在她心中:“主动永远比被动拥有更多的效益和可能性。”即使生活有困难,但一直坚持着不被困难打倒,努力让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张丽祝还在课余生活里,从事兼职,曾经在国际旅行社当过导游,也在专业的英语封闭营当过助教;现在,她还成为了一名英语家教老师。

自立自强,在苦难的沙漠中做一株坚强的生石花。

文艺之星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 梁澎清

座右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梁澎清,中共预备党员,学习成绩优异,曾获校级二等奖学金。古筝获国家十级证书,芭蕾舞获三级证书,中国舞获五级证书,在班级担任文体委员和市场营销课程助教,协助老师同学们完成各项班级工作。

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参与学校各社团组织的展演活动,并代表社团、校、市等单位参加各大型比赛和演出。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于2019年暑假在江门市少儿拉丁舞团担任助教;2020年暑假在江门市江海区青少年宫担任古筝教师,与学生们相处和睦,共同进步。

她说:“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我要提升自我,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 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开拓视野,并从中不断学习新技能,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时间长廊里,是她留下的努力背影。

发明之星

计算机学院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 李子扬

座右铭:既要敢于追梦,更要敢于圆梦。

李子扬,多次参与发表专利、著作;参加刘贵松教授主持的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算法-紫光云;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结项成功;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获奖背后,是他不为人知的努力与勤奋,早上7:30前就到实验室学习,背英语单词、长难句;还常常跟着老师做项目,写申报,学习前沿知识,了解科研工作。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与老师和研究生共同完成了多项专利和论文。而在成为计算机学院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的一员之前,他也曾迷茫过:“一开始,我还犹豫到底要不要报名,我怕我能不能被录取到,录取后,又生怕自己做不好,没经验。”好在后来,勇发明敢创新的他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说:“要把握好大学四年的时光,刻苦学习,掌握好一门本领,爱国荣校。”

计算机科研室里,常常忙碌的他虽有疲惫却也倍感充实,时间缝隙中,与自律为伍,为梦想奋斗。

创业之星

管理学院2017级财务管理专业 袁奇红

座右铭:慢慢来,就很快。

袁奇红于2019年在置贤大厦注册奇小果教育科技公司并担任法人。公司专注于青少年创客教育内容创新,采用“嵌入式”模式,为机构提供“课程、师资、教育”一站式打包式服务,为机构赋能。

奇小果致力于创客教育,以课程教具、教材开发、师资培训三大核心能力,秉持启发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已完成自主知识产权12万字教材开发,以及为教育机构培训输送上百名创客教育教师。公司营业期间,开设班级25个,服务学生271名,带动大学生就业累计20余人,营业收入26.5万元。通过自建供应链、代加工体系进行轻资本运营,依托高校建立高水平专业师资,一流教育专家助力课程研发为客户打造最好的学习体验,为创客行业带来许多精彩瞬间。

此外,她还曾荣获2019年11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第十四届大学生创业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年7月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省级立项,同年8月在全国互联网+大赛中获校级银奖与省级铜奖。

体育之星

计算机学院2017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肖文君

座右铭:学会爱和享受所带给自己的非凡经历。

肖文君,热爱体育的运动健将,其中突出强项为羽毛球、巴西柔术和兵乓球,在校期间担任计算机学院羽毛球队队长、校武术协会巴西柔术部部长的职位,多次参加大型体育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2020年10月24日参加由上海市体育馆举办的上海GCJJF巴西柔术冠军赛,荣获女子成人蓝带-84.3kg第二名,女子成人蓝带无差别第二名。2019年4月参加由亚洲体育柔术联合会主办的SJJCF国际柔术大会—广州站比赛女子白带组成人74.8kg公斤以下组荣获亚军荣誉。2019年7月参加台湾国际巴西柔术锦标赛取得了74.8kg级别组的冠军。

她谈到“我们无法计算人生的路途有多远,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是旅途中的每一个站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道风景”,这个信念一直催动着肖文君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服务之星

材料与食品学院2018级生物制药专业 张曦予

座右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张曦予,曾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会宿舍部部员,2018级生物制药A2班心理委员、班长,材料与食品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员、材料与食品学院学生会秘书长。现任材料与食品学院科研小组成员、2018级生物制药A2班班长、材料与食品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之一、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之一。

曾参与组织策划班会活动二十余次,参与完善班级制度,管理班级等各项工作,恪尽职守;代表班级参加优班答辩、优秀团支部答辩且在班级成员共同努力下今年获得了院级单项奖的荣誉。

除此之外,课余还加入校学生会宿舍部、材料与食品学院学生会外联部,积极参加日常工作,参与组织策划环保学术月、宿舍文化节等活动。现任校学生会主席、材料与食品学院学生会主席,组织策划院学生会迎新、招新、校学生会招新等活动。志愿方面,服务总时长78小时37分钟,曾获优秀校外辅导员称号。

社团之星

经贸学院2018级金融学专业 陈志祥

座右铭:机会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

陈志祥,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作为学校公益创业团队“守护农甜”的核心成员,通过电商渠道去为贫困村民增加收入,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扶贫助农活动,助力寨河村销售百香果800多斤和在重阳节为学校的退休工作人员派发农产品等实践活动。

在得知自己获得“社团之星”称号时,陈志祥表示深感荣幸和备受鼓励。因为这既是对他过往付出的认可,更是他前进道路上不竭的动力。从“遇见更好的自己”初心出发,他表示会砥砺前行,无愧学校的栽培。

公益之星

机电工程学院2017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郝明俊

座右铭:作为青年志愿者的我应积极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郝明俊,中共预备党员,曾为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学生干部、校团委助理,现为校团委秘书处秘书长、班长。曾参加全国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班。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累计志愿服务时数2432小时。他每年带动近500名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组织开展活动50余场次,曾获得“全国最美中学生”“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陕西省最美志愿者”“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汉中市道德模范”“中山共青团我身边的榜样个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7月他的公益创业项目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

2018年8月,郝明俊成功考取了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累计为家乡30余所学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40场,受益学生两万余人次。2017年来到大学后加入了校红十字会急救队,同时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参加中山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活动。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郝明俊带头筹款2860元,主动请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我在志愿服务期间没有摘下过口罩吃一口东西,喝一口水。”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他在疫情期间帮助他人的坚持。作为学生青年志愿者的代表,郝明俊用行动诠释着何为志愿。其事迹先后被中青在线、陕西网、南方+、汉中日报、中山日报、文明汉中、天汉青年、校官微等媒体报道。

人生道路上,跌宕起伏,没有偶然的成功,都是在不懈的坚持中,不停奔跑,不断向前。“优秀”或许不是他们的标签,但“努力”一定是他们的代名词。 愿你也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成为那一颗耀眼的“校园之星”。

文:陈一涵 赖诗茹

图:由受访者提供 林彦燊

编辑:陈泊皓

校对:黄伟娴

排版:钟静纯

微信编辑:黄康妮

信息来源: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

(图文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