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女足世界杯预测
来源:雪球App,作者: 成长价值双瞳镜,(https://xueqiu.com/3871533038/250997699)
圆融心理
生活中,闲暇时候,我们经常会陷入思考,包括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将来某件事的计划,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计划型思考。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混乱型思考过程——胡思乱想。心理学上认为,胡思乱想更偏向于一种人们本身的焦虑,经常胡思乱想,其实是是一种“高内耗”的行为,严重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个人健康。
例如:坐在那里,看似平静似水,实则每时每刻都对自己展开夺命连环问:
“为什么同龄人已经有车有房,我却还是个小职员,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啊?”“他今天为什么话这么少,是不想搭理我吗?一定是我哪里做的不好了,到底是哪里呢…”“同事今天看起来好冷漠,是不是我哪里惹到她了啊?”“为什么没人义无反顾的选择我呢?一定是我不值得被爱。”
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天在脑海中放映无数遍。
爱胡思乱想的人极其敏感,各种多疑,一件芝麻大的事儿就能在头脑中展开小剧场,过分“未雨绸缪”,几近病态地焦虑尚未发生的事情。
为什么会胡思乱想?
对自我行为的焦虑
很多人也很喜欢胡思乱想,特别是在睡觉前做自我反思。
例如,我觉得白天的时候,哪句话说错了,哪个手势容易让人误会,别人生气、讨厌我了怎么办?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失误,为什么不长记性?
想着想着就开始责怪自己,想得脸颊发烫、羞愧不已,想得脑子愈发清醒。
这种情况,是因为个体自我意识过高造成的。他们过度关注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认为身边的人也关注这些,从而在心里否定自己。也因此觉得自己没能力,总觉得:我不行,我不可以。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喜欢胡思乱想。
◆ 对他人的负面信号的过度捕捉和他人评价的焦虑
例如,跟朋友在聊天的时候,因为朋友回复消息时间间隔比较长。在没收到朋友回复的这段时间里,会显得特别焦虑:她为什么不回我消息?我说错什么话了吗?我刚刚那句话是不是有点生硬?前几天是不是得罪她了?
这种情况,是高敏感人群对他人的负面信号过度捕捉,和过度在乎他人的评价所造成的。在他们眼里,关系只有好坏,没有中立。一旦别人有负面信号出现,他们就觉得是因为自己,进而愧疚、自责,闷闷不乐。
◆ 对职责的过度履行
有些人获得成就或幸福之后,会很开心,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也确实是应得的。但有些人却充满亏欠感,难以心安理得。
例如,周六日的时候,你很想在家休息。但这个时候,你会想,休息了还不回家,父母会不会难过?会不会觉得我不孝顺?
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个体没有清晰的内在价值,不了解真实的自己,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只是通过外界的评价,去判断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这样的人貌似替他人着想,但实则无法真正共情。
◆ 大脑中的“未完成事件”
日常生活中困扰我们的事情,不会凭空消失,或成为“未完成事件”,潜藏在大脑里的某一个地方,成为一个“心结”。在我们大脑疲惫、空闲或者感觉焦虑的时候露出来,形成“胡思乱想”。
如何调节胡思乱想的行为?
◆ 让自己更自信,找到安全感的依托
喜欢胡思乱想的人,本质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是偏向焦虑的性格。
调整你的心态,多去认可自己,提升自己的自信,找到安全感的依托,而不是一直患得患失。
没有安全感的人,就好像无根的树,随着一点点风吹草动可能都会摇摆不停。
◆ 学会放松训练或者冥想
做一些放松训练和冥想的练习,这会帮助我们更好的集中注意力,降低自己的压力,从而降低焦虑感。
◆ 学会和焦虑情绪和谐共处
有焦虑,我们不要去意味的压抑,而是要清楚焦虑是正常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我们注意潜在的危机。
所以,要接纳自己的焦虑和胡思乱想,不要过分的因此而否定自己和情绪,所有你的情绪都是有意义的存在,你要学会和情绪和平共处,而不是压抑它。
当胡思乱想来了,你可以尝试告诉自己:“我知道胡思乱想和焦虑是为了提醒我躲避灾难,警示危险,但请放心,我现在很安全,所以请不要过分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 ,如果我需要你,我会告诉你。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生活机器,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断地调整好状态,继续投入生活。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都少胡思乱想一点,生活得更充实愉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