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禁军“虎豹骑”战斗强悍,为什么却拦不住司马懿3000死士?

admin | 世界杯冰岛

这就是司马懿造反的全过程,但这里有一个关键不要忘了,到了最后一步,司马懿还是要靠忽悠才能拿到兵符。

如果说,对面的不是曹爽,而是曹操和曹丕这样的人,司马懿还能成功拿到兵符吗?

显然不行!

拿不到兵符,司马懿断然以失败收场。

光是曹爽身边的“虎豹骑”,就足以把司马懿三千死士给灭了。那么问题来了,曹爽的虎豹骑为什么不在宫廷危机时,一拥而上将司马懿给砍了呢?

这背后是有原因的……

曹操棺材板里的秘密武器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冬,曹操摸着腰间佩剑站在铜雀台上,看着台下三千重甲骑兵演练冲锋。

这些士兵的铠甲能扛住三石强弩,战马鼻孔喷出的白气在寒风中凝成冰晶,这就是他亲手打造的“虎豹骑”,一支“百人将补之”的怪物军团。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这支队伍选拔标准变态到“普通部队的百夫长,到这儿只能当小卒”,灭袁谭、斩蹋顿、追刘备、破马超,硬仗全让他们包圆了。

可谁能想到,三十年后,这支钢铁洪流竟被司马懿带着三千门客掀了个底朝天?

秘密其实就藏在曹操的遗嘱里。

他死前特意交代曹丕:“虎豹骑非曹氏亲族不可掌。”结果曹真、曹休这些宗室将领确实把队伍带成了三国第一战力,但到曹爽手里就变味了,这小子把军营改成跑马场,天天带着何晏这帮公子哥喝酒斗蛐蛐。

正始年间出土的洛阳城砖上,还刻着巡逻士兵的牢骚:“昨日校场比箭,曹大将军十射九脱靶”。

被圈养的老虎

高平陵之变前十年,虎豹骑早就不是当年的嗜血猛兽。曹爽为了揽权,把驻扎洛阳的中军调去修别墅,精锐骑兵变成工地监工。

有个叫严世的门将看不下去,在城楼上瞄准司马懿要放冷箭,结果被同僚三次按住胳膊:“太傅马车经过,三次举弩三次被拦,跟卡了壳的连弩似的。”

还有后勤。当年曹操砸锅卖铁给虎豹骑配双马,到曹爽这儿连草料都克扣。敦煌汉简里挖出份喂马记录:“正月丙申,粟米三斗掺沙二升”,战马饿得啃柱子。

司马懿家的探子回报:“虎豹骑的刀枪入库,武库钥匙在曹爽小妾的胭脂盒里。”

司马懿的“蚂蚁搬家”

正始八年(247年)开始,司马懿每天上朝都咳得惊天动地。曹爽派太医去摸底,回来禀报:“老家伙痰里带血,活不过三个月。”其实这血是鸽子血,痰盂底下藏着训练死士的计划表。

他在邙山脚买下二十座庄园,表面种菜养鸡,地下挖了三层练兵场,2019年考古队在这挖出带血槽的环首刀,刀柄刻着“死士”字样。

最阴的是渗透策略。司马师搞了个“人才市场”,专门收留被曹爽开除的虎豹骑老兵。

这些人在军营对面开酒肆,把当年战友灌醉后套情报。《魏略》记载:“中领军曹羲的卫兵,十之七八都拿过司马家的金饼子。”连曹爽府里送夜香的杂役,都是司马昭安插的细作。

正月初六的闪电战

嘉平元年(249年)卯时三刻,洛阳十二座城门同时落下千斤闸。司马懿赤脚踩在结冰的铜驼街上,身后三千死士推着粪车冲向武库,车里塞满浸油的麻布,点火就能变攻城锤。

守将秦朗刚拔出剑,就被自己副官抹了脖子,这出戏《资治通鉴》写得明明白白:“内应开关,瞬息而定。”

虎豹骑这会儿在哪呢?主力被曹爽带去高平陵充仪仗队,剩下留守的早被酒色掏空身子。

永宁宫出土的竹简上记着惨状:“西营五百骑,闻变欲救,半醉不能鞍。”等他们歪歪扭扭冲到司马门,城头已经插满“汉征西将军司马”的大旗,敢情司马懿把老爹司马防的旧旗都翻出来了。

制度腐蚀的致命伤

司马懿能赢,说到底吃的是曹操定的规矩。曹魏搞的“世兵制”把军人编成军户,到第三代早就怨气冲天。

有个虎豹骑后代在墓志铭里哭诉:“吾家三代为卒,祖父斩袁谭,父战合肥,至吾竟为权贵驾马车。”这种兵看见司马家撒钱封官,立马调转枪头。

再说指挥体系。曹爽把“都督中外诸军事”的牌子挂自己脖子上,却不懂洛阳防务的关键在城门校尉。

司马懿提前半年把次子司马昭塞进这个岗位,《晋书》说得好:“掌十二门禁,虽万军莫开。”等曹爽反应过来,连只信鸽都飞不出洛阳城。

历史齿轮转动后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干的第一件事不是追杀曹爽,而是带着虎豹骑的花名册泡温泉。

《汉晋春秋》里记着他的骚操作:“三日间,擢拔什长以上三百人,皆赐田宅。”这些老兵油子转眼变成司马家的看门狗,后来剿灭王凌、诸葛诞,比当年打外敌还卖力。

倒是曹操的棺材板真没压住,他亲自设计的军制,最后要了曹家的命。

虎豹骑的铠甲现在还躺在洛阳博物馆,游客摸着那些刀痕常说:“再硬的盔甲,也扛不住从里头烂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