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妓 (2015年电影)

admin | 世界杯冰岛

“三天内看了《Sara》两次,肯定这是2014最好的香港电影。重看时,更正了初看部分还有点保留的地方,好像结尾Sara与母亲comes to terms的安排——影片重点虽然放在Sara身上,但实际说的却是是女性如何自主命运。三代女性(母亲、Sara、Dok-my)都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里出卖了自己的肉体来谋求生存(所以影片名字叫《雏妓》是对的,这里,妓女已不单纯指性工作者,而是更广义的prostitution)。Sara最终成功地成长过来,成为一名真正独立的女性(这中间要走过一次死亡历程,浴火重生),从主题的表达上来说,她在Dok-my身上看见自己,并不足够,所以她与母亲的reconciliation是必须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她没有因此而原谅强奸她的后父)。李敏的剧本很出色,时间线的颠倒运用不简单,但却毫不含糊而且颇多妙笔(三番四次利用尖东码头的场景作时间转换来突出Sara的性格、还有时代的不同变化,已是近代香港电影十分罕见的技巧)。一些母题与隐喻不单适切,而且与情节结合得完整、有机,例如鱼(Sara自喻是“鱼毛”,然后在码头遇见了每晚垂钓、却又把鱼儿放生的甘浩贤——预示了最后甘主动切断与Sara的关系,让她恢复自由)、雨/水(一场大雨,造就了Sara与甘的结识、Sara后来忆起甘的逝世,伤心得躺在浴缸里自杀,血把满满的一缸水染成骇人的红色)、笔(作为书写自身的发泄工具、并延伸为保护自己的武器、作为道德承传与记录真相、以至自我完成的力量)等等。如果说有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Sara的自杀,在时序上来得稍欠说服力。

但《Sara》最动人的,仍是创作者那份尊重女性的态度(而性的场面竟拍得特别好,不论是开场Sara被强奸的震撼、Sara替甘口交来交换生活/生存的保障、还是她真正享受与甘做爱时真挚流露出来的欢愉),和指出人的成长就是要学懂怎样克服创伤、感恩和放下自我、直面时代的主题。尤其是后者。它毫不矫情地点出了新闻工作者需要莫大的勇气(“有行家喺出便畀人斩”、官商不独互相勾结,还间接控制了新闻报导),人民的声音大于一切。这些都不是点缀式的口号,而是通过人物与情节的合理铺排而让观众有所感怀的结果。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已被打动了。第二次看,更是流泪了。

不得不再一次赞美蔡卓妍。与我一起观看影片的水城老师指出了她很多细微的身体语言,都表达出不同年龄和心态的Sara,我想补充的是她还很好的运用了声调。我衷心希望她可以凭本片赢得明年的最佳女演员奖(我十分害怕操控了票数的工业里的人,把奖颁给演萧红的汤唯——汤唯也是我喜爱的女演员,但她在《黄金时代》里因为被miscast、因为剧本与导演的张惶失措而导致不断失衡的演出,却是十分显著的),虽则我觉得她的自信与成熟已不需要一般的虚妄荣誉来加以肯定。任达华的演出非常的good will与respectable,只是多了点点的痕迹。准确的Casting是本片的另一优点,从孙佳君的母亲到柳俊江的(记者)男朋友再到那个大学小男生,都给了观众莫大的惊喜。

影片明年3月才正式公映。上面的文字代表了我一份掩不住的喜悦与感动。”